来源:新华网福建国税之窗 作者:华安县国税局 周瑞金
基本案情:
林某从事食杂买卖,月核定营业额3000元,每月应纳各种税款及附加175.8元。按税务机关规定8月份的税款应在次月即9月10日缴清,林某未按时缴纳,后经税务机关多次催缴和宣传教育,林某以定额过高为由拒不缴纳。税务机关于9月24日,依照法定的权限和法定的程序,对林某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扣押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扣押后,林某认识到自己不缴纳税款已触犯法律,当场表示愿意补交应缴税款、滞纳金,要求税务机关立即解除扣押,税务机关能否解除强制执行措施,返还所扣押的货物,引起了税务干部的争议,有的认为不能解除强制执行措施,应把扣押的货物依法拍卖或变卖,把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另一种人则认为本着教育为主,只要林某缴纳税款,可以当场解除扣押,归还所扣押货物。
法理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执行。”
据此,笔者认为,扣押、查封、拍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义务的期间,本案中税务机关在扣押之前,对林某“多次催缴和宣传教育”发出责令限期缴纳通知书,实施了告诫在先的法定程序,已经留给林某自动改正的时间,可林某放弃自动履行义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强制执行措施实施后,就不能再给林某自动改正的机会。因此,本案中税务机关不能解除扣押,而应通过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货物,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否则将使强制执行措施失去应有的刚性。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有很多细节常常被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忽视,这里有必要提醒而引起重视:一是对税款采取强制执行的适用范围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不包括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对处罚采取强制执行不受此限。二是对于非以前纳税期检查出应补交的税款(含滞纳金),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必须坚持告诫在先的原则: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应当先行告诫,责令限期缴纳;不履行的,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以强迫为目的。采取这一步骤,是对纳税人的一次说服再教育,有助于实现“自动履行”的原则。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应补缴税款(含滞纳金)符合法定条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则无须先告诫,责令限期缴纳。三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应当报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四是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规定,扣押、查封、拍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义务的期间,可以直接拍卖抵缴。五是实施扣押、查封、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否则,不能直接采取扣押和查封措施。但被执行人或其成年家属接到通知后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同时,应当通知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参加,他们既是扣押、查封财产的见证人,也是税务机关执行工作的协助人。六是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应当以应纳税款为限。对于被执行人必要的生产工具,他本人及他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采取扣押、查封和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七是对拍卖收入超过应抵缴税款、滞纳金及保管、拍卖费用的部分,在扣除应交税收罚款的剩余部分,税务机关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对不足抵缴税款、滞纳金的,税务机关应依法补征。